本文摘要:
随着“满铁”长春隶属地的不停生长,日本人的大量涌入,1911年7月,隶属地内的日本人提倡筹建神社,立刻获得了日本关东厅批准,但因明治天皇病逝而停顿,直到1915年10月才开始动工建设,1916年11月建成。1929年,为纪念日本昭和天皇即位4周年,该修建举行了翻修。 这是日本人在长春建设的最大神社,最初称“长春神社”。该修建位于中央通和常盘町交会处(现人民大街北段路西),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,建有正殿和偏殿。
随着“满铁”长春隶属地的不停生长,日本人的大量涌入,1911年7月,隶属地内的日本人提倡筹建神社,立刻获得了日本关东厅批准,但因明治天皇病逝而停顿,直到1915年10月才开始动工建设,1916年11月建成。1929年,为纪念日本昭和天皇即位4周年,该修建举行了翻修。
这是日本人在长春建设的最大神社,最初称“长春神社”。该修建位于中央通和常盘町交会处(现人民大街北段路西),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,建有正殿和偏殿。正殿也称为拜殿,是参拜行礼的场所,坐西朝东,修建面积500平方米,接纳日本神殿设计形式,砖木结构,紫铜瓦顶。正殿的后面有一排长方形小房,长150米,高宽各2米,有近20个小门,这是用来装骨灰盒的,内里还立有石碑和纸神像等。
偏殿坐北朝南,占地1万平方米,修建面积976平方米,比正殿多近一倍的面积。该修建经由了多次扩建,整体为日本神殿的设计形式,接纳砖木结构,屋脊为“干木”交织构架, 紫铜瓦屋顶。正殿与鸟居门之间是“参道”,两旁排列着神马、狮子、灯笼、仙鹤等石雕。

神社的入口处是鸟居门,这是由左右两根石柱和上下两根木头搭建的门框,参拜的人从鸟居门进入,先在洗手亭内洗手,再沿着参道进入到拜殿行礼,通常经由神社的日本人都要在鸟居外行礼。1932年12月,长春神社更名为“新京神社”。1935年,日本人又对其举行了重新修缮,修建了围墙,重建了高9米、宽6米的鸟居门,并将神社的大门材质改成取自日本著名的北木岛产的花岗岩,大门上方的“新京神社”四字由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题写。
在每年的春秋两季,神社都举行祭祀运动,在5月15日和9月15日举行两次列祭,每逢祭日,神社内还举行相扑、射箭、拔河、枪术、剑术等种种体育角逐和戏曲歌舞演出运动。1945年8月后,这里成为幼儿园,1948年10月后,成为长春市政府机关托儿所。1954年改为长春市机关第二保育院,1956年改为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。1955年吉林省委迁到长春后,成为省委机关幼儿园和市政府第二幼儿园。

2000年后,省委幼儿园内的偏殿及其旧修建被陆续拆除。现在,留在市政府第二幼儿园的主殿基本生存完好。文字内容来自方志吉林头条号,已获得授权转载,图片整理于网络,版权归拍摄者所有,侵权联删。
本文关键词:长春,老照片,勿忘,历史,日本人,在,建设,的,亚博yabo官网手机登录
本文来源:亚博yabo官网手机登录-www.3cqudao.com